All In
最近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同一个类似的观点: 生活是一场all in的游戏
.
为什么要all in
因为有些游戏, 只有all in才有参与的资格.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例子.
Jordan Peterson在一节课上说:
生命就是这样一场
游戏
, 从一开始你就all in了, 无论你选择或者不选择, 你都做出了选择, 无论你做什么, 都是在全力以赴,这场游戏最终会夺走你的生命
.
所以既然无论怎样选择, 都是在all in, 那么在结局到来之前, 不如尽情玩儿一场最辉煌的游戏. 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.
其实很多事情在开始的时候, 都是在一片漆黑的隧道里, 前方只是有模模糊糊的亮光, 看不清脚下的路
, 在躬身入局之前, 是想不明白的. 只有开始干了, 向着亮光摸索着前进, 边走边解决各种问题, 前方的路才会越来越清楚. 一想都是问题, 只有去做才能找到办法.
如何all in
有些人想不明白做哪个选择, 所以迟迟不选择, 总是想要想清楚每个选择的结果才行动.
可是很多事情只有做了才知道结果
, 存在主义的真谛就在于此
, 没有水晶球, 没有人能替我们预言结局, 这就是生命游戏的奥秘所在, 只有行动才能带来改变, 也只有去做了, 才能领悟生活是什么.
正如上边所说, 无论做什么, 甚至什么也不做, 躺平, 也是在all in, 而我们走的任何一条游戏路径, 最终都会夺走我们的生命.
但是怎么选择是有些智慧在里边的, 这里有一些观点可以参考:
Jordan Peterson 说:
- 选择你能力范围内最卓越的事情去完成
- 去承担责任, 人们总能在自己承担的责任中找到意义
Naval Ravikant 的观点:
- 选择你最想做的去做, 如果两个选项你不知道选哪个, 那就都不做
- 快速尝试, 提高尝试不同事情或者不同方式的次数, 尝试次数多了, 你自然就找到想做的方向, 重点是要快速把不同的方向都试试
- 去做那些你做起来像是在玩游戏, 而其他人做起来像是在受折磨的事情
如何让all in有质量
其实很简单: 你有没有在当下
干着手头的事, 心思意念却在为过去懊悔, 为未来担忧, 那就是错过了当下.
当你身心都在当下, 都在此刻正在做的事情上时, all in 的质量就是很高的.
简单来说, 吃饭就是吃饭, 睡觉就是睡觉, 工作就是工作, 玩乐就是玩乐
, 保持身心在当下.
最后, 我引用罗伯特·海因莱因
的一段话作为结尾:
一个人, 应该能够换尿布, 策划战争, 杀猪, 开船, 设计房子, 写十四行诗, 结算账户, 砌墙, 接脱臼的骨头, 安慰濒死的人, 服从命令, 发布命令, 携手合作, 独立行动, 解数学方程, 分析新问题, 铲粪, 电脑编程, 做出可口的饭, 善打架, 勇敢地死去. 只有昆虫才专业化.